据《解放日报》报道,在上海虹桥火车站,有工作人员手持中铁12306宣传单主动搭讪,声称有铁路官方选取优质会员参加乘车返现金的活动,当乘客一步步操作后,发现收到的验证码是用来办理银行信用卡,才恍觉不对。不只在虹桥站,近来,有许多乘客投诉银行信用卡业务员在机场、车站以“可以享受积分、优惠办理会员卡”的旗号,引导乘客申请信用卡。
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,不知怎么回事就被业务员推销办理了信用卡。按理说,在双方同意的前提下办卡并无不妥,但这种靠着隐瞒、诱导乘客糊里糊涂办理信用卡的做法并不可取,其无异于欺骗。
银行为什么要跑到机场、车站等地“地推”办卡?这首先是一种场景营销,在车站等地方有不少商务人士,人们手头也都携有证件,业务员有可能借助这样的场景,与潜在的客户面对面交流。如果有一些“返现”之类的活动,则更能迅速拉近与人们的距离。
此外,业务员过于热情去做“地推”,也与这些年信用卡市场日渐饱和、推广艰难有关系。很多银行下达硬性指标、层层分解,也给基层带来很大压力,驱使其不择手段去推卡。
本来,信用卡服务属于一项基本的金融服务,人们对此也有需求。但在种种不择手段推广的语境中,信用卡办理产生扭曲和变异,导致很多人闻卡色变,而信用卡也变成一种类似负面的词汇。现实中,因为信用卡而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。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情况通报显示,2023年第一季度银行业投诉相关数据中,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32142件,占投诉总量的30.6%。这其中,不排除“误导办卡”类投诉,以及由此引发的纠纷。
与其绞尽脑汁去“设计”客户,不如坦坦荡荡地说明身份、讲清事由。在发卡、权益、活动、客服、风控等所有环节,工作人员都应遵循“信用”原则,把风险讲清楚,而不是只说“好处”,甚至利用人们爱占小便宜的心理,一步步设计,一次次套路,让本来有意愿办理信用卡的客户身心俱疲、不敢涉足。
《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》第五条亦规定,商业银行经营信用卡业务,应当充分向持卡人披露相关信息,揭示业务风险,建立健全相应的投诉处理机制。此外,营销人员必须佩戴所属银行的标识,明示所属发卡银行及客户投诉电话,对信用卡收费项目、计结息政策和业务风险等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;营销宣传材料真实准确,不得有虚假、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,不得有夸大或片面的宣传。
当然,作为场景营销的重要一环,像前述的火车站、机场等,也应切实负起责任来。信用卡业务员为何能够堂而皇之地利用车站身份进行商业营销,并有意让乘客产生联想与误解,这背后显然也存在问题。从法律上讲,若因此产生纠纷,“背书”的车站难逃干系。
商业营销讲究出奇制胜,但其本质仍在于诚信。顶着“信用”二字的信用卡,尤其应该把信用放在第一位。实事求是地说,靠着这样的欺骗手段拉来的客户,未必能成为活跃用户,这种短视的“一次性买卖”,对用户和银行都无益。
主办单位:魏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
联系电话:0374—2331205
地址:许昌市魏都区天宝路666号魏都区政府办公室
政府网站标识码:4110020015
备案编号:豫ICP备05016356号-1 豫公网安备41100202000051号